首页> 中文期刊> 《海南医学 》 >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儿科治疗的92例轮状病毒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同时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蒙脱石散剂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 d,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因子水平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7 d后脱水纠正时间[(2.26±0.83)d vs(4.09±0.94)d]、退热时间[(1.69±0.64)d vs(3.42±0.79)d]、腹痛时间[(3.21±0.86)d vs(5.66±0.93)d]、止血时间[(3.15±0.85)d vs(5.69±0.91)d]及大便恢复正常时间[(4.36±0.96)d vs(7.49±1.32)d]比较,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7 d后的IL-6[(7.89±2.15)pg/mL vs(18.53±3.09)pg/mL]、IL-10[(4.68±0.96)pg/mL vs(19.43±1.57)pg/mL]、TNF-α[(13.43±2.83)pg/mL vs(25.59±3.12)pg/mL]、CRP水平[(1.04±0.94)mg/L vs(4.35±1.12)mg/L]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的皮肤过敏、顽固性便秘、口干、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中药穴位贴敷辅助用于轮状病毒肠炎患者的治疗,不仅有助于缩短症状改善时间,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而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