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广西植物》 >半蒴苣苔复合群的多样性、地理分布和物种界限

半蒴苣苔复合群的多样性、地理分布和物种界限

         

摘要

半蒴苣苔(Hemiboea subcapitata),为苦苣苔科半蒴苣苔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该种形态变异幅度大,曾包括多个变种;分布范围广,在多种类型的生境基质上皆有分布.该研究的材料包括典型半蒴苣苔和与之近缘且曾被归为其变种的翅茎半蒴苣苔(H.pterocaulis),以及新发现的与两者形态上分别最相近的另两种变异类型,对其关键形态、微形态的多样性进行了描述和比较;结合查阅标本、文献资料以及长期的野外追踪调查,统计分析了半蒴苣苔不同类型间的地理和生境分布;通过DNA证据,初步重建各物种及变异类型间的系统发育和单倍型进化关系.结果表明:(1)通过茎、叶、花和开花物候等多性状组合能够区分半蒴苣苔复合群各类型.(2)半蒴苣苔复合群四类型间在叶表皮细胞形状和气孔分布等方面无区别,而在表皮毛的有无、复表皮层数、维管束数量和排布存上存在差别,或有助于分类.(3)典型半蒴苣苔广泛分布于我国中部至南部,向南延伸至越南北部,在石灰岩、丹霞等生境基质上皆有分布;翅茎半蒴苣苔仅分布于广西桂林市小部分区域的喀斯特山石灰岩基质上;另两种变异类型分布更为狭域,仅分布于桂林市永福县一个或相邻的数个喀斯特山石灰岩基质上.(4)DNA单倍型网络图分析表明,半蒴苣苔复合群四类型各自独享单倍型;重建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表明,金钟山居群与翅茎半蒴苣苔聚为一支,两者亲缘关系最近但相互之间不成单系,金钟山居群是否为独立物种还需更多证据加以检验;半蒴苣苔与永福半蒴苣苔两者间互为单系,支持两者为独立物种.

著录项

  • 来源
    《广西植物》 |2020年第10期|1477-1490|共14页
  •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 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广西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6;

    广西喀斯特植物保育与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 国 科 学 院 广西植物研究所 广西 桂林 541006;

    广西喀斯特植物保育与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 国 科 学 院 广西植物研究所 广西 桂林 541006;

    广西喀斯特植物保育与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 国 科 学 院 广西植物研究所 广西 桂林 541006;

    广西喀斯特植物保育与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 国 科 学 院 广西植物研究所 广西 桂林 541006;

    广西师范大学 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广西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6;

    广西喀斯特植物保育与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 国 科 学 院 广西植物研究所 广西 桂林 541006;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植物形态学;
  • 关键词

    半蒴苣苔复合群; 分类; 系统发育; 形态; 地理分布; 物种界定;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