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广东医学》 >PLAGL2、p16、p53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PLAGL2、p16、p53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摘要

cqvip:目的探讨PLAGL2、p16、p53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92例的病理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LAGL2、p16、p53的表达水平,分析PLAGL2、p16、p53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患者的年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前列腺体积、Gleason评分、PI-RADS评分、TNM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包膜侵犯、精囊侵犯、切缘阳性之间的关系。按照患者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对全部患者进行分组,分为转移组和未转移组,对两组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通过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的方式,筛选前列腺癌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PLAGL2表达水平与前列腺患者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Gleason评分、PI-RADS评分、TNM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包膜侵犯、精囊侵犯具有关联(P<0.05),p16表达水平与前列腺患者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Gleason评分、PI-RADS评分、TNM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包膜侵犯、精囊侵犯具有关联(P<0.05),p53表达水平与前列腺患者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Gleason评分、PI-RADS评分、TNM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包膜侵犯、精囊侵犯具有关联(P<0.05),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PI-RADS评分,TNM临床分期,包膜侵犯,精囊侵犯,PLAGL2表达,p16表达,p53表达,均成为前列腺癌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7.652、141.740、10.114、15.256、9.497、14.027、7.729、7.996,P<0.05)。结论 PLAGL2、p16、p53三种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且表达水平同病变严重程度相关,也均成为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3种基因均具有预测前列腺癌病变转归的潜在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