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广东医学》 >肥胖相关性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肥胖相关性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摘要

成人体质指数(BMI)在24.0--27.9 kg/m2为超重,≥28kg/m2为肥胖(中国标准)。肥胖不仅是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高危因素,还可造成肾脏损害。由肥胖引起的肾脏损害统称为肥胖相关性肾病(ORG)。ORG最早可表现为微量清蛋白尿,最常见表现为显性蛋白尿或大量蛋白尿,部分患者可出现镜下血尿及伴发其他代谢疾病[1-2]。光镜下,肾脏的病理形态改变主要表现为单纯性肾小球肥大,称之为"肥胖相关性肾小球肥大症"和肾小球肥大及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称之为“肥胖相关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

著录项

  • 来源
    《广东医学》 |2014年第22期|3594-3597|共4页
  • 作者

    尹懿; 王明;

  • 作者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西医结合肾病中心 广州510282;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西医结合肾病中心 广州510282;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