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德国哲学》 >对海德格尔《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的批判性评析

对海德格尔《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的批判性评析

         

摘要

海德格尔《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由于涉及现代人普遍关心的人的问题,并且相对较为通俗平实,在学界和普通读者中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但由于思想中固有的局限性,他的论证多有不能自洽之处。第一,他在超越形式逻辑和日常语法方面,以及对“存在之历史”的思考上,都无意中借重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但却自以为是对包括黑格尔在内的“形而上学”的“克服”。第二,他对“常人”的存在和语词的本质的追问本来是对语言分析哲学和科学主义的批判,但却将整个近代西方人道主义裹挟其中,形成了海德格尔式的对人道主义的“批判”,即认为人道主义与形而上学不可分离,都是“对存在的遗忘”,从而带来了现代社会的灾难;但同时却又无法否认他自己的这些观点本身仍然属于“人道主义”。第三,所谓“语言是存在之家”命题极其含糊,这里的语言不能理解为一般语言,只能理解为上帝的圣言(道),而“人的本质”由此则被归结于“神的本质”,真正的存在即神。尽管海德格尔极力否认自己的理论与上帝的关系,但仍然摆脱不了成为继黑格尔等人之后基督教神学的又一翻版(“基督教的人道主义”)的命运。第四,他对萨特等人的主体主义哲学的批判也是不成立的,他无法从理论上真正划清与萨特的界限,反而本人仍然走着一条主体性的道路。这是因为,他对什么是“形而上学”的规定始终是不清晰的,并且他自己也不能不用形而上学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结果是,海德格尔一口气反了四个东西:人道主义、主体性、神学、形而上学。但仔细分析起来,他哪一个都没有真正反掉,而只是做出了一些反叛的姿态。第五,他不承认自己的理论也是一种伦理学,认为那降低了自己的思维层次;他宁可认为自己是通过诗的“道说”而在寻求一条通往圣言之途。这是对一切形而上学、人道主义、主体性、神学的超越,同时又是对伦理学、语言观、诗和思等的包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