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食品科学》 >不同品种金针菇特征挥发性物质的差异分析

不同品种金针菇特征挥发性物质的差异分析

         

摘要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联用技术和电子鼻技术对金针菇5 个品种川金3号、川金11号、川金54号、L4和L7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鉴定并定量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金针菇品种归类.结果表明:5 种金针菇中共检测到53 种化合物,8 类挥发性物质,其中醇类、醛类和芳香烃类占总含量的60%~95%.仅鉴定出2种共有挥发性成分,即1-己醇和2-十一烷酮.电子鼻能将所有品种很好地区分且使各品种样品成团,说明电子鼻数据稳定性和重复性较好,可以辅助SPME-GC-MS数据分析不同品种金针菇挥发性物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都可以将5 个品种有效区分.将SPME-GC-MS和电子鼻结合的多技术鉴别方法可以准确区分金针菇品种,可为不同品种金针菇的选育及后期的加工开发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著录项

  • 来源
    《食品科学》 |2021年第2期|193-199|共7页
  • 作者单位

    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省现代粮食流通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省粮油品质控制及深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 210023;

    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省现代粮食流通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省粮油品质控制及深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 210023;

    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省现代粮食流通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省粮油品质控制及深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 210023;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5;

    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省现代粮食流通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省粮油品质控制及深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 210023;

    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省现代粮食流通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省粮油品质控制及深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 210023;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果蔬加工与保藏;
  • 关键词

    金针菇; 品种;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电子鼻; 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