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现代畜牧科技》 >以相伴症状对引起猪皮肤出现斑疹的疾病的鉴别

以相伴症状对引起猪皮肤出现斑疹的疾病的鉴别

         

摘要

1伴有发热 猪皮肤出现斑疹伴有发热现象大多见于急性传染性疾病,如非洲猪瘟、口蹄疫、猪丹毒、链球菌病等。病猪常突然死亡,无明显症状,死后猪皮肤上有时可出现红斑、紫斑。仅患亚急性的非洲猪瘟、猪瘟、猪副伤寒、猪丹毒及链球菌病时于生前可在猪耳尖、耳根、颈部、腹下及四肢内侧出现红斑和紫斑。非洲猪瘟仅发生于猪,其他动物不发病。各种年龄和性别的猪都可发病,数天后可波及全群,病猪虽发热,但体温一般在40.0-40.5℃。患非洲猪瘟的猪出血十分严重,不仅皮肤红斑区明显,界限分明,结肠壁明显出血,淋巴结出血,胃、肛门、肾、肠系膜淋巴结出血最严重,呈紫红色,而患猪瘟的猪淋巴结出血呈大理石样,淋巴结周边出血,内部叶间出血,呈条纹状。病猪在回肠与盲肠交界处有纽扣样溃疡,即边缘高,中间凹,呈同心圆状。病猪生前仅能少量饮水,多数拒食,有钻草堆及体温升高现象,与非洲猪瘟类似,但病程比非洲猪瘟长。猪副伤寒大多发生于架子猪,属细菌性疾病,血象中中性粒细胞数增多,白细胞总数减少,呈急性死亡的多为断奶前、后的仔猪。架子猪则以腹泻为主,粪便呈灰白或黄绿色,恶臭,呈水样,混有大量坏死组织碎片。而患猪瘟的猪大便干硬,表面有伪膜覆盖。剖检症状有明显不同,猪患副伤寒时病理变化为盲肠、结肠和回肠的坏死性肠炎,肠黏膜上出现孤立或集合淋巴滤泡肿胀,坏死后形成分散或融合性溃疡,表面覆盖干酪样物,重者出现弥漫性黏膜坏死,肠壁肥厚,肠管如橡皮管样,这些与猪瘟和非洲猪瘟易于区别。猪瘟、非洲猪瘟属病毒病,药物治疗几乎无效,仅能进行降温,清理肠胃,促进排便等对症治疗。如及早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或氟苯尼考治疗猪副伤寒,有良好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