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眼科学报》 >玻璃体切除术后非直接损伤导致白内障的形成机制和防治对策

玻璃体切除术后非直接损伤导致白内障的形成机制和防治对策

     

摘要

玻璃体切除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各种玻璃体疾病、视网膜疾病和眼外伤的救治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流行病学资料表明玻璃体切除术后在非直接损伤晶状体的情况下,手术后核性白内障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其发生机制和有效的防治策略是该领域研究热点。研究结果表明: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高发生率的主要机制包括玻璃体物理性/化学性变化、手术时间、患者年龄以及眼部疾患、玻璃体切除术后葡萄膜炎等因素,其中玻璃体切除术后晶状体氧分压升高,增加了晶状体周围氧暴露时间是主要因素。因此,术中采用降低氧浓度,术后使用锌?去铁草酰胺等措施以期减少白内障的发生率,为玻璃体手术后白内障的药物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眼科学报2007;23:252-256.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