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地学前缘 >龙门山断裂带深部构造和物性分布的分段特征

龙门山断裂带深部构造和物性分布的分段特征

     

摘要

根据龙门山断裂带周边的固定数字地震台网和流动地震观测获得的宽频带地震记录,用多种地震学方法研究该地区的地壳上地幔结构.深部结构研究表明,龙门山断裂带物性分布具有显著的分段特征.用远震接收函数H-k叠加方法计算了各个台站的地壳厚度和波速比.地壳厚度总体变化是,地壳从东向西增厚,最小厚度为37.8 km,最大厚度是68.1 km.从东南向西北横跨龙门山断裂带的地壳急剧增厚,从41.5 km增厚至52.5 km.但是,龙门山断裂带两侧地壳厚度的差异在断裂带的南段和北段是不同的.在南段,地壳厚度急剧变化的分界线在中央断裂附近;在中段,分界线在后山断裂附近;在北段,则断裂带两侧地壳厚度差异很小.泊松比的空间分布是,松潘-甘孜地体北部和西秦岭造山带具有低泊松比(ν<0.26),扬子地台具有低-中泊松比(ν<0.27),松潘-甘孜地体南部、三江褶皱带和四川盆地具有中-高泊松比(0.26<ν<0.29).除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及其附近,大部分地区均不具有超高的泊松比(ν>0.30).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地壳具有高泊松比(ν>0.30),而北段地壳则为中-低泊松比.高泊松比可以看成是铁镁质组分增加和/或部分熔融的证据,表明那里的下地壳部分熔融是可能的.松潘-甘孜地体东南部地区的下地壳处于富含流体或温度较高的部分熔融状态,它有助于青藏高原的下地壳物质向东运动.青藏高原东部中、上地壳向东运动受刚性强度较大的扬子地台的阻挡,沿龙门山断裂带产生应变能积累.当应变达到临界值,发生急剧的摩擦滑动,释放积累的应变能,产生汶川Ms 8.0地震.汶川地震在龙门山断裂带不同地段,表现出不同的破裂特征和余震分布,可能与断层带的分段深部构造差异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