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地学前缘 》 >四川盆地寒武系含盐盆地演化及其找钾意义:来自碳氧同位素的证据

四川盆地寒武系含盐盆地演化及其找钾意义:来自碳氧同位素的证据

             

摘要

四川盆地寒武系岩盐分布广泛,面积约20万km2,主要分布于川东南、滇东北、渝东北、黔西北和鄂西北等地.含盐层位主要为中下寒武统(寒武系第二统与第三统).不同地区的含盐层位不同,根据含盐盆地的分布与含盐系地层,将四川盆地大致划分为两个膏盐聚集区(次盐盆地):(1)川东南次盐盆地;(2)渝东北次盐盆地.川东南次盐盆地含盐层位为下寒武统清虚洞组(寒武系第二统第四阶中上部);渝东北次盐盆地含盐层位为中寒武统覃家庙组(寒武系第三统).前人对四川盆地在岩相古地理与找钾水化学等方面进行了较多研究,但缺少寒武系钻孔样品的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分析其含盐盆地的演化研究.所以本文首次选取四川盆地寒武系3个具有代表性的钻孔岩屑样品(丁山1井、临7井与建深1井),对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组成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四川盆地寒武系碳酸盐岩δ13C负漂移多与海退及生物灭绝事件有关,δ3C的正漂移则多受海侵事件影响.四川盆地寒武纪海进、海退交替较为频繁,有利于组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而形成油气藏.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阶(第四阶中上部)在川东南地区环境相对封闭,蒸发作用强烈,形成以江津—泸州为沉积中心的膏盐岩沉积区.中寒武世建深1井碳酸盐岩样品的δ13C相对临7井较高,盐度也相对较高.结合四川盆地岩相古地理研究,认为从早寒武世至中寒武世古海水的浓缩方向有由川东南次盆地向渝东北次盆地演化的趋势,该认识对该区寒武系成盐找钾提供重要的依据,对成油气条件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著录项

  • 来源
    《地学前缘 》 |2016年第5期|202-220|共19页
  •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盐湖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化工地质调查总院,北京100013;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盐湖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盐湖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盐湖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P619.211;P597.2;
  • 关键词

    四川盆地 ; 寒武系 ; 碳氧同位素 ; 含盐盆地; 盆地演化 ;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