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方言》 >晋语里残存的“儿n”缀

晋语里残存的“儿n”缀

         

摘要

晋语的"儿"缀,不论是自成音节还是儿化韵,大都和北方的其他方言一样,或者说卷舌的[■r](如太原、大同),或者是平舌的[ai](如清徐)、[■■](如神木)。但在少数常用的、老的土词里,还残存着"儿[n]"缀,与前字合音成一个音节。比如汾阳称母亲为"妈儿[■mA]",太原称笼箅为"甑箅儿[t■i■■pi■■]子",浑源称去年为"年时儿[■ni■■s■],太原称今天为"今日儿[■t■i■■■z■■]"。从合音前字的韵母来看,如果不计喉塞尾[■],都没有韵尾:或者是单元音[i]、[■]或[■],或者是入声韵[■■i■■],正好与"儿[n]"缀合音成一个有韵尾的音节。从构词来看,合音日久,说话的人已经意识不到原来是什么成分,便重新构词,产生了"甑箅儿[■pi■■]+子"的形式。从分布区域来看,多集中在晋语的边缘区域--北部的五台片、大包片、张呼片;南部的吕梁片隰县小片及南邻的中原官话汾河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