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地球物理学进展》 >非磁滞剩磁(ARM)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

非磁滞剩磁(ARM)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

         

摘要

非磁滞剩磁(ARM)是实验室中人为产生的剩磁之一,其获得过程是在一个幅度逐渐降低的交变场中,同时叠加上一个很小的直流场所获得的剩磁.非磁滞剩磁作为岩石磁学重要的剩磁参数之一,已广泛地应用于古气候环境演化及古磁场相对强度变化的研究中.同其他岩石磁学参数相似,非磁滞剩磁具有较为复杂的性质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正确认识非磁滞剩磁的性质对于解决复杂的地学问题至关重要.本文从物理基础出发,系统地论述了非磁滞剩磁的特征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颗粒的粒径、磁相互作用、交变退磁场幅值的衰减率等),并对比了其与热剩磁(TRM)之间的异同。最后,简要介绍了非磁滞剩磁在相对古强度和海陆古气候变化中的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