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医正骨》 >3种手术入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比较

3种手术入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比较

         

摘要

目的:比较常规腘部"S"形切口入路、腘窝后内侧小切口入路及关节镜下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4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中病历资料完整者共98例,其中采用常规腘部"S"形切口入路者31例(Ⅰ组),关节镜下治疗者34例(Ⅱ组),腘窝后内侧小切口入路者33例(Ⅲ组)。记录并比较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血管神经损伤情况。所有患者均于术后6个月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95~100分为优,84~94分为良,<84分为可。结果:①术中指标。3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062,P=0.000);Ⅰ组患者比其他2组患者手术时间长(P=0.000;P=0.000);Ⅱ、Ⅲ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3组患者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1.283,P=0.000);Ⅰ组患者切口长度比其他2组患者长(P=0.000;P=0.000);Ⅱ、Ⅲ组患者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3)。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814,P=0.000);Ⅰ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其他2组患者多(P=0.000;P=0.000),Ⅱ、Ⅲ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3)。3组患者血管神经损伤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组间两两比较,调整检验水准α=0.05/3=0.016,Ⅰ组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的患者比例比其他2组高(P=0.011;P=0.012),Ⅱ、Ⅲ组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的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②Ⅱ、Ⅲ组疗效优于Ⅰ组(Z=-2.598,P=0.009;Z=-2.503,P=0.012),Ⅱ、Ⅲ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01,P=0.920)。结论:在手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时,腘窝后内侧小切口入路和关节镜下治疗比常规腘部"S"形切口入路具有明显的优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