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内毒素诱导的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建立及评价

内毒素诱导的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建立及评价

         

摘要

目的建立内毒素诱导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动物模型,观察其动态病理改变,为探讨其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54只健康的SD大鼠,雌雄不拘,体重250g~300g。均以右耳为实验耳,左耳作正常对照。其中50只作光镜观察,随机分为实验组(脂多糖组,30只)及对照组(生理盐水组,20只)。分别经听泡注入来源于绿脓杆菌的内毒素主要提取物—脂多糖35μl和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术后6小时、1天、3天、7天及14天各处死6只、4只大鼠取听泡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中耳黏膜各时间段的病理变化。另4只大鼠扫描电镜观察。各取2只右耳经听泡分别注入脂多糖35μl及生理盐水35μl,分别于3天及14天处死两组大鼠各1只,扫描电镜下观察咽鼓管鼓口处听泡黏膜黏液纤毛运输系统的超微改变。结果光镜下脂多糖组术后6小时中耳黏膜上皮下间隙增厚,1天时增厚更显著并见炎性细胞浸润,中耳腔可见炎性细胞渗出。3天时上述改变达高峰。7天时仅见上皮下间隙增厚,且明显减轻。14天时基本恢复正常。柱状纤毛上皮区1天、3天可见纤毛部分消失,杯状细胞明显增生。咽鼓管内柱状纤毛上皮病变尤重,但上皮下间隙增厚不著。生理盐水组未见明显异常改变。扫描电镜可见脂多糖组3天时纤毛倒伏,脱落、集结成束;生理盐水组未见异常。结论听泡注入内毒素诱导大鼠急性SOM成功率高,其病理改变3天达高峰,14天基本恢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