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上海医学》 >丙泊酚降压作用的浓度效应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丙泊酚降压作用的浓度效应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

目的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TCI)时的浓度-收缩压变化关系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探求以血压为效应的血浆-效应室平衡速率常数(ke0_(BP))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有益提示。方法将40例不用术前药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TE1组(峰效应时间为74s)和TE2组(峰效应时间为96s),每组20例,分别计算以脑电双频指数(BIS)为效应的血浆-效应室平衡速率常数(ke0BIS)。第1阶段,所有患者均靶控丙泊酚效应位浓度(C_E),预设C_E所需剂量输注完毕后,设置目标质量浓度为0μg/mL,待BIS值恢复至≥80;第2阶段,靶控并维持10min以上。有创血压和BIS值以10s间隔同步下载,应用NONMEM软件基于S型量效关系模型(收缩压下降效应与丙泊酚浓度间的关系),待估参数包括因丙泊酚产生的收缩压最大下降幅度(E_(max))、无丙泊酚作用时的收缩压下降幅度(E_0)、产生50%最大效应时的C_E(EC_50)、ke0_(BP)、浓度-效应关系的斜率(γ)。结果协变量分析结果表明,将年龄引入药效动力学参数E_(max)(%),模型显著改善(目标函数改善12.4点,P0.05)。最终参数:E_0=1.73%,E_(max)(%)=-45.4-0.239×(年龄-50),EC_(50)=2.26μg/mL,γ=2.01,ke0_(BP)=0.105/min。结论 E_(max)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为避免延迟性低血压,麻醉诱导应使用最低有效剂量,或在患者意识消失后维持较慢的给药速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