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腹针治疗心脏外科术后并发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观察

腹针治疗心脏外科术后并发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评价腹针治疗心脏外科术后并发胃肠功能紊乱(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心脏外科术后并发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分为两组。空白组(30例),予以术后常规处理,使用洛赛克(奥美拉唑)20mg静脉推注,每天1次,连用3天。腹针组(30例),在空白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腹针疗法治疗(取穴:下脘、气海、气旁、关元、气穴、水分、天枢、大巨),术后第1天开始针刺,每天1次,每次留针20min,5天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症状评分(纳差、乏力、腹胀、便秘、懒言、恶心呕吐、肠鸣减弱、面色萎黄、浮肿等)。结果治疗后腹针组纳差、乏力、腹胀、便秘、肠鸣减弱、恶心呕吐症状评分与治疗前及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白组治疗后乏力、面色萎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h胃轻瘫腹针组17例(56·7%),空白组22例(73·3%);24h、72h钡条残留数(条):腹针组分别为(10·60±4·61)、(8·53±4·08),空白组分别为(17·07±3·99)、(15·83±4·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1,P<0·05)。24h、72h胃排空率:腹针组分别为(47·00±23·07)%、(57·33±20·37)%,空白组分别为(14·67±19·95)%、(20·83±20·97)%,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6·83,P<0·01)。术后两组胃动素水平均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针组治疗后胃动素水平上升,与空白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针治疗能增强胃肠蠕动,促进胃肠排空,加快胃肠激素恢复正常,且腹针疗法安全、有效、无痛或仅微痛,取穴准确,处方标准化,患者依从性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