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乐学两题之二——犯调的乐律学基础及其实践

乐学两题之二——犯调的乐律学基础及其实践

         

摘要

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生于度量;本于太一。《吕氏春秋·大乐》作为人类社会实践产物的音乐,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有其深厚的民族音乐传统,相对独立的音乐发展道路。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文化古国,数千年民族音乐的兴哀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传统特点。根据记载,“犯调”始于唐代。见于音乐典籍记载的“犯调”有“正”、“旁”、“偏”、“侧”四种。年代的悠远,乐书、古谱的散佚,终使我们对古代犯调理论的理解和民族音乐犯调实践的认识,产生了一些模糊不清的概念。今天,我们常把“犯调”称之谓“同宫转调”、“异宫转调”,“调内转调”、“调式转调”,“同音列转调”、“同音列交替”、“暂转调”、“调接触”等等。名目繁多的称谓,并不说明对此问题的明朗化认识。正因为这样,不少学者也纷纷对民族音乐的音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