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 >肝损害型毒蕈中毒患者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肝损害型毒蕈中毒患者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了解肝损害型毒蕈中毒患者五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在判断肝损伤程度、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用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ACL-9000全自动凝血/纤溶分析仪测定46例肝损害型毒蕈中毒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和D二聚体(D-Dimer)水平5项凝血指标。结果:毒蕈中毒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ALT、PT、APTT、TT均升高(P<0.05或P<0.01),FIB降低(P<0.01)。生存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LT、PT、TT均升高(P<0.05),FIB降低(P<0.05)。生存组与肾功能损害组比较PT、TT升高(P<0.05),FIB降低(P<0.05)。结论:凝血指标PT、APTT、TT、FIB在判断肝损害型毒蕈中毒患者肝损伤程度、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中有一定的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