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环境生态学》 >岩石创面“植被-土壤”系统恢复:影响因素与生态演替

岩石创面“植被-土壤”系统恢复:影响因素与生态演替

         

摘要

岩石创面高陡、水分和养分难保持、植物难生长,是山体基岩在人类干扰下因上覆植被-土壤系统部分或完全丢失后,以一定倾角出露地表而成的次生环境问题,可导致景观破碎、加剧水土流失、增加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恶化生境和威胁区域生物多样性。人工恢复时,恢复目标是快速再现岩石创面上覆植被-土壤系统,以美化环境和固坡防灾;人工植物群落可高于或类似于"原来"状态,但不能恢复原样;岩石创面上覆植被-土壤系统的演变涉及3个阶段、4类生态系统。人工恢复短期恢复效果好、效率高,恢复群落植被盖度好且具有一定生物多样性,但受成本、技术等限制,其难以普遍使用,尤其是在偏远和高寒山区。岩石创面自然恢复普遍存在,虽然其恢复速率较慢,早期植被群落盖度小、结构较差,但在人为少量辅助下,可成为偏远和高寒山区岩石创面植被-土壤系统恢复的有效途径。自然恢复和人工辅助恢复时,岩石创面植被-土壤系统的演变虽然只包含2个阶段,但仍涉及4类生态系统类型,会先恢复到类似于原生态系统的水平,再继续动态发展。岩石创面上覆植被-土壤系统的恢复深受人工恢复使用材料、重金属污染、岩石创面特征及临近生态系统等的影响。未来,不但要继续优化或开发基质,也要深化岩石创面生态恢复综合评价、微生物和自然恢复等方面的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