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湿地科学》 >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颈鹤越冬种群动态

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颈鹤越冬种群动态

摘要

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高原湿地旗舰物种——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东部种群的重要越冬地和迁徙中转站。为了进一步提升对黑颈鹤的保护水平,同时为该物种的保护及其栖息地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分析了2005年至2022年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颈鹤的种群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近20 a来,黑颈鹤种群数量持续增加,最大种群数量由2005年的1065只,增长至2022年的2260只,增长率为112.21%;年际之内,黑颈鹤种群数量在越冬前期和后期出现峰值、在越冬中期数量较小;在空间分布上,黑颈鹤分布于大海子、小海坝、长会口和殷家碑4处夜宿地,种群数量占比分别为59.28%、21.95%、12.78%和5.99%,并以大海子的种群数量增长最显著。2015年始,大山包开始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项目,累计湿地补偿面积为699 hm^(2),并于2018年至2020年完成了易地搬迁近8000人,黑颈鹤种群数量在2005年至2016年期间较稳定(年平均增长2.18%),在2016年至2019年缓慢增长(年平均增长5.00%),在2019年至2022年快速增长(年平均增长15.43%);2005年至2018年期间黑颈鹤种群数量与人口数量正相关(r_(2005-2018)=0.62),2018-2022年期间则显著负相关(r_(2018-2022)=-0.90),湿地面积的扩大和人口数量的减少有助于大山包保护区黑颈鹤种群的增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