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文艺生活·中旬刊》 >从'有意味的形式'看美国社会边缘人的身份变化——《断背山》到《月光男孩》

从'有意味的形式'看美国社会边缘人的身份变化——《断背山》到《月光男孩》

     

摘要

在2017年2月26日举办的第89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黑人同性恋题材电影《月光男孩》打败了此前拿下许多项大奖的热门影片《爱乐之城》.时值美国新一任总统特朗普上台,而这部看上去各方面都"政治正确"的电影竟然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一举夺得美国电影界最高的荣誉,这究竟是电影业界对于影片本身艺术水准的认可,还是出于利用同性恋者这样一种边缘人的身份的僭越,来达到反抗特朗普上台,表明好莱坞左派立场的目的呢?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我们都可以看到美国主流社会对于社会边缘人身份的逐步宽容,甚至于好莱坞的众多左派人士已经开始利用这种身份来进行"表演",以期达到政治的诉求.本文将以《断背山》和《月光男孩》为例,以电影镜头、剧本架构等具体"有意味的形式"来探讨主流文化对于以同性恋身份为代表的社会边缘人从抵抗——认同——表演的过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