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解剖学报》 >预定色素上皮视网膜化的作用机制

预定色素上皮视网膜化的作用机制

     

摘要

本文采用移植和切除的方法证明,预定水晶体外胚层、头部普通外胚层、腹部外胚层、耳囊、肾小管、体腔膜、软骨、咽壁、肌节、肝、围心肌膜和脑膜等12种器官组织接触预定色素上皮,均可使后者发生视网膜化。视网膜化频率的分析结果又揭示,上述各器官组织在作用能力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以预定水晶体外胚层最强,头部普通外胚层次之,腹部外胚层及一般器官组织最弱。作者推测,这种可导致预定色素上皮视网膜化的接触作用,可能就是一种诱导作用。此外,实验结果还证明,移植眼接触寄主眼,可合并调整成一个大眼;预定色素上皮接触脑组织,则一律脑化并与之融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