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不同机制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基线特征和血管内治疗后结局比较:DIRECT-MT研究亚组回顾性分析

不同机制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基线特征和血管内治疗后结局比较:DIRECT-MT研究亚组回顾性分析

     

摘要

目的比较颅内大血管伴/不伴同侧颈内动脉闭塞的前循环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卒中患者行血管内治疗后的结局。方法对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DIRECT-MT亚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孤立颅内动脉闭塞LAA型卒中患者(颅内闭塞组)和伴有同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的串联闭塞LAA型卒中患者(串联闭塞组)的基线特征和预后,分析不同机制学特征(动脉粥样硬化或动脉-动脉栓塞)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LAA型卒中患者共108例,其中串联闭塞组63例,颅内闭塞组45例。颅内闭塞组有高血压史的患者比例高于串联闭塞组[77.8%(35/45)vs 52.4%(33/63),P=0.007]。颅内闭塞组闭塞部位最常见于大脑中动脉M1段(88.6%,39/44),而串联闭塞组颅内闭塞主要位于颈内动脉颅内段(49.2%,31/63)和大脑中动脉M1段(49.2%,31/63)(P0.05)。两组90 d mRS评分为0~2分的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3%(24/45)vs 41.9%(26/62),P=0.243]。颅内闭塞组术后成功再灌注率高于串联闭塞组[93.3%(42/45)vs 77.4%(48/62),P=0.026],但术后24~72 h血管再通率低于串联闭塞组[57.1%(24/42)vs 77.2%(44/57),P=0.034],最终梗死体积小于串联闭塞组[20.1(0.3,65.3)mL vs 34.5(19.9,124.6)mL,P=0.025]。术后NIHSS评分、90 d欧洲五维五水平量表评分和巴塞尔指数评分为95或100分的患者比例等其他次要结局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90 d内的死亡率、无症状性和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5~7 d时其他血管区域脑梗死的发生率及新流域栓塞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串联闭塞相较于孤立颅内闭塞,末次造影成功再灌注率较低,梗死体积更大,但术后24~72 h血管再通率较高,且神经功能良好预后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与颅内闭塞相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