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妇幼保健》 >杵针联合手法通乳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杵针联合手法通乳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杵针联合手法通乳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0月绍兴市中医院门诊收治的88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生素联合手法通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杵针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主要症状积分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2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6[(21.23±4.13)pg/ml]、IL-8[(12.14±2.02)pg/ml]、TNF-α[(1.92±0.30)μg/L]及CRP[(15.65±3.26)mg/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32.02±4.27)pg/ml、(22.01±2.35)pg/ml、(4.01±0.52)μg/L及(23.23±3.54)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048、21.127、23.093及10.448,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乳房结块[(1.23±0.91)分]、乳房胀痛[(1.34±0.75)分]、局部皮肤灼热[(0.70±0.73)分]及恶寒发热[(0.82±0.50)分]积分均低于对照组[(1.91±0.86)分、(1.98±0.82)分、(1.11±0.89)分及(1.41±0.8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02、3.820、2.363及4.075,均P<0.05)。观察组患者发热消退时间[(1.72±0.73)d]、皮肤红肿消退时间[(1.25±0.44)d]、血象恢复时间[(3.52±1.62)d]、疼痛消退时间[(2.25±0.75)d]及肿块消退时间[(1.86±0.77)d]均低于对照组[(2.89±0.78) d、(2.59±0.95) d、(4.66±0.89)d、(3.32±0.93) d及(4.75±0.89)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65、8.490、4.091、5.941及16.289,均P<0.05)。结论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予以杵针联合手法通乳治疗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抑制炎症细胞因子释放,缓解炎症反应,在降低症状积分基础上,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转归,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