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 >对植物油中氯丙醇脂肪酸酯2种分析方法的比较

对植物油中氯丙醇脂肪酸酯2种分析方法的比较

         

摘要

氯丙醇脂肪酸酯(MCPD酯)、缩水甘油脂肪酸酯(Gly酯)是食用植物油加工过程中形成的一类潜在污染物,进入人体胃肠道后在胰酶作用下可水解释放出具有致癌性的氯丙醇[1]。食用油中氯丙醇酯、Gly酯污染已成为近年来新出现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之一。自2016年已连续三年作为国家下达的“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风险监测”的重点检测项目,其分析方法也在不断完善。但《2018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2]中“食品中脂肪酸氯丙醇酯含量的标准操作程序(第一法)(简称第一法)和食品中脂肪酸氯丙醇酯含量的标准操作程序(第二法)(简称第二法)”,在样品前处理阶段方法各异。为探讨其优劣,现做如下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