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1975—2015年青海省慢性病死亡特征及流行趋势

1975—2015年青海省慢性病死亡特征及流行趋势

         

摘要

目的了解青海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死亡特征及流行趋势,为制定青海省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青海省1975年死因资料来源于原国家卫生部组织开展的全国第1次全死因回顾性调查青海省调查数据;2006年死因资料来源于原国家卫计委组织的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性调查青海省调查数据;2015年死因资料来源于原青海省卫计委组织开展的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慢性病包括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及代谢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其他非传染性疾病,不同年份慢性病均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应用Vfp 6.0、Excel 2010软件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采用SPSS 22.0进行χ^2检验。结果青海省慢性病粗死亡率由1975年的326.09/10万上升到2015年的467.66/10万,2015年较1975年上升了43.41%,标化死亡率先上升后下降,2015年较1975年下降了8.74%。1975、2006、2015年男性粗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Ρ<0.01));与1975年相比,2015年城市慢性病粗死亡率上升幅度(115.20%)明显高于农村(28.81%)和牧区(51.92%);2015年城市标化死亡率较1975年下降了35.58%,2015年农村标化死亡率较1975年下降了14.32%,2015年牧区标化死亡率较1975年总体上升了20.87%。不同时期慢性病死因谱明显不同,1975年粗死亡率居前3位慢性病分别是心脏病(100.67/10万)、消化系统疾病(75.26/10万)及恶性肿瘤(67.23/10万),2006分别是恶性肿瘤(112.62/10万)、脑血管病(93.59/10万)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92.60/10万),2015年分别是脑血管病(113.64/10万)、心脏病(113.28/10万)及恶性肿瘤(105.38/10万)。结论1975、2006和2015年青海省慢性病粗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不同年代慢性病死因谱明显不同。青海省应针对不同地区慢性病的分布特点及流行趋势,开展不同模式的慢性病防控制工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