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自我控制团体心理活动在血液透析患者的应用及对自我控制行为、应对方式的影响

自我控制团体心理活动在血液透析患者的应用及对自我控制行为、应对方式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自我控制团体心理活动在血液透析患者的应用及对自我控制行为、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血液透析的2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07)和观察组(n=10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自我控制团体心理活动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自我感受负担(SPBS)评分、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医学应对问卷(MCMQ)评分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SDS、S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28,-5.108;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SPBS量表中经济负担、情感负担、身体负担评分和总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68,-14.314,-17.793,-24.468;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中各维度和总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08,2.919,4.880,4.554,7.051;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MCMQ量表中面对评分升高,回避、屈服评分降低,且观察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屈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98,-20.749,-22.493;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SF-36量表中机体功能、生理功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87,8.850,9.791,5.933,9.151,8.669,4.440;P<0.05)。结论:自我控制团体心理活动可改善血液透析患者不良情绪、自我控制行为和应对方式,降低自我感受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