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医临床研究》 >基于通调三焦理论治疗心力衰竭的古籍文献研究

基于通调三焦理论治疗心力衰竭的古籍文献研究

         

摘要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有多环节、多方位、多靶点、多机制的优点,不仅可以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一定程度上可解决西医治疗中遇到的难题,如利尿剂抵抗,低心排心力衰竭的治疗等等,已经成为治疗心力衰竭的新亮点。文章通过对中医古籍文献的分析,探讨三焦的内涵、三焦的功能及三焦失调导致心力衰竭的病机。本研究共查阅古籍文献58部,涉及心力衰竭的病名、病因病机、症状、治则治法和预后等章节共56篇,三焦理论体系形成,不断认识、发展,与心力衰竭的关系等章节共29篇。三焦具有通行元气、运化水液和运行水谷的功能,参与全身水液代谢和水谷的转输过程,具有通行五脏六腑,气血经络的功能,若三焦功能失畅,脏腑功能失常,气血津液不能正常运化和敷布,痰饮水湿内停,气血经络壅滞,就会导致心力衰竭的出现。并进一步研究从通调三焦——开泻上焦、健运中焦、通利下焦治疗心力衰竭,具有深厚的经典理论基础及丰富的临床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医药在心力衰竭防治方面的优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