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病证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16581篇,会议文献有2030篇,学位文献有2076篇等,心系病证的主要作者有吕吉元、贾永平、范春雨,心系病证的主要机构有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心康冲剂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蛋白及交感神经系统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心康冲剂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蛋白(norepinephrine transporter,NET)及交感神经系统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经腹腔...
2.[期刊]
摘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前期病变,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刘如秀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心,累及于肾,以心阳不足为本,肾元亏虚为根,瘀血痰浊为标,强调心肾...
3.[期刊]
摘要: 目的 挖掘熊继柏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的用药规律、用方经验及学术特色,为胸痹心痛的临床治疗与新药开发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 采集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
4.[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自拟方(YQHXF)对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大鼠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YQHXF组(17.1 g/...
5.[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加减柴胡温经汤治疗围绝经期肝郁阴虚夹瘀型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96例围绝经期肝郁阴虚夹瘀型失眠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服...
6.[期刊]
老年慢性失眠患者血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与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失眠患者血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水平变...
7.[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调督安神”针刺法治疗脑梗死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脑梗死后睡眠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中5例患者...
8.[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浅针疗法对原发性失眠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浅针组、艾灸组和经颅磁组,每组各20例。浅针组给予浅针镇...
9.[期刊]
摘要: 目的归纳总结缓慢性心律失常(Bradyarrhythmias)的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为检索对象,检索自建库以来...
10.[期刊]
摘要: 目的从“痰瘀伏邪,蕴毒损络”角度,观察应用豁痰解毒通络饮干预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痰瘀互结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
11.[期刊]
炙甘草汤辅助西药治疗心悸对心理状态及血清NT-proBNP水平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炙甘草汤辅助西药治疗心悸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理状态及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8月-2021...
12.[期刊]
炙甘草汤联合美托洛尔、胺碘酮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炙甘草汤联合美托洛尔、胺碘酮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86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
13.[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丹参饮对痰瘀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及相关血清学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126例痰瘀型PCI术后心绞痛患...
14.[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导引对帕金森病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生活质量以及相关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8例帕金森病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帕金森病常...
15.[期刊]
摘要: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于2016年推出的心衰指南中,正式提出射血分数中间值心衰(HFmrEF)的概念,并明确HFmrEF是指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0%~49%的...
16.[期刊]
摘要: 脑卒中后失眠本质是脑卒中疾病的发生致痰瘀阻滞脉络,心血不能濡养,心神失养,故而不能眠。贾妮教授立足痰瘀学说,重新审视脑卒中后失眠病因病机,认为痰、瘀二者是疾病...
17.[期刊]
摘要: 目前肺癌处于我国恶性肿瘤患病率及病死率的首位。随着手术、放化疗、靶向药、免疫治疗等医疗手段的应用,手术治疗后所致的躯体损伤、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对疾病的恐...
18.[期刊]
加减柴胡温经汤治疗围绝经期肝郁阴虚夹瘀型失眠疗效及对患者身心症状、抑郁情绪和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究加减柴胡温经汤治疗围绝经期肝郁阴虚夹瘀型失眠疗效,并重点分析其对患者身心症状、抑郁情绪和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围绝经期肝郁阴虚夹瘀型失眠患...
19.[期刊]
摘要: 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胸痛是非心源性胸痛的常见病因之一,税典奎教授认为食管源性胸痛的病机多与“气、痰、郁、湿、瘀、热”有关,病位主要在食管、胃,与肺肝脾三脏密切相...
20.[期刊]
摘要: 失眠是围绝经期女性的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损害了围绝经期女性的身心健康。多种治疗方法应用于围绝经期失眠效果均不理想,更加突显了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
1.[会议]
摘要: 患者因恼怒伤肝,肝之疏泄功能失常,致使肝气郁结,郁久化火,扰乱心神,故出现失眠及其他一系列伴随症状.辨证属肝郁化火,心神被扰.治宜疏肝理气泻火,养心安神.方中...
2.[会议]
摘要: 长期以来中医医师在辨证论治治疗失眠病的临床实际疗效不是很理想,其治法单一而不全面,尤其只是治疗生理性疾病,忽视自然、社会等因素的影响.笔者将人体置于自然环境、...
3.[会议]
摘要: 痛风性关节炎属中医学“痹症”范畴.痹,即痹阻不通之意.本病初起,多以邪实为主,久则耗伤正气,导致肝肾亏虚,筋脉失养;而久病则成瘀,故导致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4.[会议]
摘要: 文章列举了五则治疗失眠的验方,详细说明了其药物组成、药物剂量及治疗心阴亏虚、心神失养、虚热内扰等适应症。
5.[会议]
摘要: 目的:综述有助于改善睡眠的中药及其成分相关研究进展,为临床用药及剂型制备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资料并进一步综合分析.结果:研究表明,一些...
6.[会议]
摘要: 在当今海派中医传薪心法中,“从肝论治失眠”是海派中医的一支主流;历代医家多认为其病位在心而遵“从心论治”之法,但其方药多选入肝经之药;上海市中医医院睡眠研究所...
7.[会议]
摘要: 在总结古代中医学智慧的同时,把针灸、刮痧、艾灸、拔罐、按摩等大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加以提升改进,不破坏人体的组织的头部拨筋技术,从问世以来,已经为有缘的睡眠障碍...
8.[会议]
摘要: 目的:对《普济方》中针灸治疗失眠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其选穴规律及理论依据,为现代针灸临床提供借鉴.方法:收集《普济方》中针灸治疗失眠的文献条文,对所用腧穴...
9.[会议]
摘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支架内(ISR)再狭窄,是现代医学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刘中勇教授认为PCI术后再狭窄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刘中勇...
10.[会议]
摘要: 目的:分析火龙罐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和护理不寐的护理效果. 方法:我院之中,抽选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部分不寐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共...
11.[会议]
摘要: 不寐主要是由于情志失常、饮食不节、劳逸失调或病后体虚等引起,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现在医家认为不寐主要是由于情志失常、饮食不节、劳逸失调或病后体虚等...
12.[会议]
摘要: “胃不和则卧不安”的经典理论数千年来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凝聚了数千年中医人的临证智慧,在临床有广泛的应用范围。目前失眠合并其他系统疾病的发病越来越多,有时很难...
13.[会议]
摘要: 失眠是睡眠障碍中最常见的病症.失眠指的是入睡困难、睡眠中间易醒或早醒睡眠质量低下、睡眠时间明显减少,有严重的患者还彻夜不眠.长期失眠易引起心烦意乱、疲乏无力,...
14.[会议]
摘要: 先天性三房心,是一种罕见的心脏畸形.其发病率仅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疾病的0.1%~0.4%.本例患者采用传统针灸方法中的悬针手法,针刺1例三房心患者,取得疗效显著...
15.[会议]
摘要: 两例患者均为心脏器质性疾病,1例为风湿性心脏病,1例为肥厚性非梗阻性心脏病,均有房颤及心衰.两例患者通过五行掌辅助治疗,心功能不全纠正,日常生活状态改善明显....
16.[会议]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单穴与配伍腧穴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差异,为针刺治疗失眠的选穴处方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腧穴配伍优效性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腧穴将符合纳入标...
17.[会议]
摘要: 目前对于胸痹的源流并未清晰,有认为来源于《内经》,亦有认为来源于《金匮要略》,故本文溯本求源,从秦汉时期现存文献检索,明确胸痹一词首见于《内经》.并从原文浅析...
18.[会议]
摘要: "心为噫"语出《素问·宣明五气篇》之五气病.历代医家多将"噫"解释为"嗳气",笔者认为"噫"亦可理解为"叹息、情绪悲伤",是心气郁结后的病理性条件反射.本文从...
19.[会议]
摘要: 目的:观察刺激单穴和配伍腧穴两种方法对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日志和TPF睡眠记录仪的影响差异,进行临床疗效的评价,为腧穴配伍理论和临床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的处方选穴...
20.[会议]
摘要: 不寐在古籍中叉称"目不瞑""不得卧""不得眠"等,在现代医学中又称失眠.长期失眠会给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各方...
1.[学位]
摘要: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
1.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刘如秀教授治疗肾虚血瘀型胸痹核心方发掘
1.1研究目的:
探讨刘如秀教授辨治...
2.[学位]
摘要: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探讨耳甲区电刺激(Electrostimulation at Auricular Concha Region,EA-ACR...
3.[学位]
摘要:
研究目的:
梳理中医师辨证论治知识本体框架,探索基于真实世界观察性研究数据的中医师辨证论治知识图谱构建流程,展示医师个体化的辨证论治知识体系,为挖掘...
4.[学位]
摘要:
1.研究目的:
通过与常规针刺组进行对比,评价改良合刺针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2.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来自...
5.[学位]
摘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w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6.[学位]
摘要: 目的:从睡眠质量以及睡眠结构的改善等方面,对比观察中药贴敷穴位与非穴干预亚健康态失眠实证的疗效差异,并进行安全性评价。 方法:纳入70例亚健康态失眠属实证的...
7.[学位]
摘要: 目的:从睡眠质量以及睡眠结构的改善等方面,对比观察中药贴敷穴位与非穴干预亚健康态失眠实证的疗效差异,并进行安全性评价。 方法:纳入70例亚健康态失眠属实证的...
8.[学位]
耳穴埋豆联合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失眠(肝郁化火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通过治疗,观察耳穴埋豆方法联合中药医治缺血性中风后失眠(肝郁化火证)的疗效,评价耳穴埋豆联合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失眠的有效性及临床应用的价值。 方法:...
9.[学位]
摘要:
目的:观察乌梅丸加减治疗早醒型失眠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观察失眠患者72例,治疗组给予乌梅丸加减(免煎颗粒)口服,对照组...
10.[学位]
摘要:
目的:
研究明清时期医家对失眠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和诊治失眠的用药特点,以促进失眠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为今后中医预防诊治调护失眠提供一定的启...
11.[学位]
摘要: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来观察枣仁助眠方治疗失眠(肝肾阴虚型)的临床疗效,客观评价枣仁助眠方治疗失眠(肝肾阴虚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一种新思路。
...
12.[学位]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不寐心脾两虚证与肝郁化火证多导睡眠监测相关睡眠参数间的差异性及规律性,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医不寐心脾两虚证与肝郁化火证的分型理论研究。
...
13.[学位]
摘要:
目的:
针刺头穴及背俞穴观察其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提供相应的证据,同时亦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探求更为有效的方法。<...
14.[学位]
摘要:
目的:观察高枕无忧汤加减对胆虚痰扰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30例符合课题纳入标准且诊断为胆虚痰扰型失眠的门诊患者,并给予高枕无忧汤为主方进...
15.[学位]
摘要:
目的:探讨从肾论治心悸的立论依据,总结其辨证分型及治法方剂,希望通过对这一理论的完善,对临床心悸的治疗思路有所启发。
方法:本文采用文献检索法,在中...
16.[学位]
摘要:
目的:
观察电针肾俞、会阳穴配合常规针刺治疗老年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老年慢性失眠症提供有效新方法。
方法:
将入选的...
17.[学位]
摘要:
目的:
探寻耳穴压豆结合穴位按摩法对老年高血压伴失眠患者的护理效果。
方法:
本试验为类实验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哈市某三...
18.[学位]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分值、中医症状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等变化...
19.[学位]
摘要:
目的:
本课题通过观察化痰安眠饮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症(insomnia of phlegm-heat attacking internally)患者...
20.[学位]
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定志宁神汤”对心胆气虚型失眠症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积分、临床症状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的前后变化,评价“定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