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ncapsulated papillary carcinoma,EP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EPC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结果及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的特征[(包括P63、CK5/6、钙调蛋白(Calponin)、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progestogen receptor, 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Ki-67)]。结果:31例EPC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为34~83岁,平均年龄为63岁,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乳腺肿块和乳头溢液,肿瘤的最大径为0.8~6.5 cm(平均为3 cm)。光学显微镜低倍镜下,肿瘤多为单发扩张的囊腔,可见明显的纤维性厚包膜,包裹的结节由纤维血管细乳头构成,乳头表面衬覆核呈低至中级别的单一型肿瘤性上皮细胞,细胞通常排列成实性或筛状。免疫组化染色示,肿瘤细胞呈ER、PR弥漫阳性, Ki-67阳性指数低于<10%,HER2及P63、CK5/6、Calponin等肌上皮标志的表达均为阴性。随访病例均无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死亡。结论:EPC好发于老年妇女,患者预后良好,肿瘤细胞呈实性或筛状的乳头状排列,且有厚纤维包膜的病理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检测呈ER、PR弥漫阳性,P63、CK5/6和Calponin等肌上皮标志阴性,根据这些特征可进行EPC的病理诊断,并为临床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