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医临床研究》 >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摘要

颈性眩晕在临床上多见,以颈椎的眩晕和不平衡为特点,与颈部活动有关,又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动脉缺血综合征”“颈后交感神经综合征”。颈性眩晕是中老年群体就诊的首要原因,患者的主诉以眩晕的交感神经症状为主,并且常伴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呕吐等症状。由于交感神经症状复杂多样,加上获得的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有限,颈性眩晕与高血压病及耳石症等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难度。此外,颈性眩晕从提出到现在,其发病机制和治疗仍存在多种争议,缺乏确切统一的标准,给临床医生的诊断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有必要对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加强对其病因的认识,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文章通过文献回顾,全面归纳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分别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学说、颈部交感神经刺激学说、本体感受器学说、神经体液因子学说、生物力学学说、肌筋膜链学说。尤其是从肌筋膜链的角度阐述颈性眩晕的发病原因,丰富了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