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当代 >永远的“五四”

永远的“五四”

     

摘要

常常感叹文学的荒凉。其实,文学有了级别有了职务职称,也有了住房轿车以及别的待遇,是很有些繁荣的。当然,或许这也就是文学的荒凉。把目光转向文坛以外,会发现从学龄前起,直到大学,文学都健在于课内及课外读物。再看征婚广告,"热爱文学"或"爱好文学"的字样从来都自豪地挺立着。还有各种非文学报刊的文学副刊是越来越多,各种非文学体裁的文学性是越来越强。更不用说那些含辛茹苦耕耘在底层的文学青年们,仍然往各个报刊邮寄着几乎注定不会有结果的稿件,至死不渝。每当从收发室领回大包小包的来稿,不得不摇头感叹:文学其实没有荒凉,只要还有人生,还有良心,文学就不会荒凉。荒凉的不是文学而是文坛,不是文学而是作家。作家不等于文学,文坛更不等于文学。所以《当代》开辟《民间文学社》一栏,专门介绍民间文学社,并象征性地选发该社成员作品。本期推出北大五四文学社,只是因为时间仓促,来不及广泛征集,只好就地取材,没有先声夺人的意思。希望热心推荐或毛遂自荐,不要因北大才子的成就和自豪而气馁。请注意有关文学社情况介绍的真实性,并请注明《当代》(《民间文学社》)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