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感叹

感叹

感叹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45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音乐、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3篇、专利文献5篇;相关期刊258种,包括兵团工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时代风采等; 感叹的相关文献由439位作者贡献,包括黄小平、仲利民、党俊莉等。

感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3 占比:98.91%

专利文献>

论文:5 占比:1.09%

总计:458篇

感叹—发文趋势图

感叹

-研究学者

  • 黄小平
  • 仲利民
  • 党俊莉
  • 刘鹏
  • 吴宏一
  • 周实
  • 安琪
  • 宋献普
  • 张俊华
  • 张卓娅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卜维美; 黄华德
    • 摘要: 新异范畴的功能是标记新的、未预期的信息,示证范畴的功能是标记信息来源,腊罗彝语采用语法手段来标记这两类语法范畴。这两类不同范畴的语法标记处于相同句法位置,呈现互补分布的关系。通过对比腊罗彝语新异范畴和示证范畴在同一语境下的差异,我们归纳了腊罗彝语新异范畴的语义特征:对非自主自控行为的事后意识;自我身心状态变化的初始感知;当场发现;首次体验;反预期;近期发现;未预期或超出经验范围。新异范畴具有很强的语境限制以及时效性,这7个语义参项,从各个角度体现了“新”这个特征。腊罗彝语新异标记之后还可以出现表“惊讶、意外”的语气词,因此,我们认为腊罗彝语新异范畴的语义核心是“新”,“异”为伴随特征。
    • 周于婷; 谭方方
    • 摘要: 汉韩叹词都是相对独立、封闭、边缘的词类。语义上可以表达呼唤、应答、惊讶或感叹。本文分别选取汉韩代表性的新兴叹词“晕”和“헐”,在历时层面上探求它们的产生机制,在共时层面上比较它们的异同,在理论层面总结感叹与意外的关系。
    • 刘君
    • 摘要: “(P)X到(Q)了”为当代汉语表达主观高量的一类新兴感叹致使构式。该构式在形式上是高量补语结构和感事语义结构的复杂扭结,在功能上描摹交互主观情态,以被动体验的方式进行转喻性高量表达,在演化上处于“完成体结构→状态补语结构→程度补语结构→高量程度补语结构”的演化序轴。“(P)X到(Q)了”表意简洁形象,成为社会传播场域中的流行用语。文章进而认为构式层面的感叹提升表达可分为指称强化、陈述强化和性状强化三大类,具体包括句法位扩增、糅合、省略,以及位序重置、成分重复等多种方法。
    • 韩雪
    • 摘要: 不知从何时起,每逢过年,我们都在感叹:日子越来越好,年味越来越淡。大年初一,和家人一起逛一次庙会,也许就能重新拾起那渐渐消失的年味了。
    • 苏虎彪
    • 摘要: 清人钱大昕观人下棋,嘲笑棋手失算,之后棋手邀其对局,踌躇满志的钱大昕却大比分落败。他由此感叹:“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钱大昕的感叹和反思,对今人仍有很强的启示意义。现实中,有的人说起他人之失头头是道,对于自己之失却闭口不谈或视而不见。
    • 徐默凡
    • 摘要: 叹词是用来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语,一般单用,不充当句子成分,而且能独立成句。书面语中常见的叹词有咦、嘿、唉、哼、哎呀等,它们不像典型的语言符号那样用任意的语音来记录语义。
    • 高金霞
    • 摘要: “人生最重要是什么?”薛兆丰教授说:“是快乐,生命是拿来换各种快乐的。”可蔡康永却说:“是平静!”蔡康永解释说:“成长之前的人最在乎以及最能享受的是快乐,小时候我们很容易快乐,我们第一次吃到冰淇淋,第一次去滑冰,第一次看电影,都能让人欣喜若狂,这是外来的东西给我们巨大的快乐。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刺激下的快乐会越来越少,我们不再因为这些外来的东西轻易感到快乐,很多人感叹说我的快乐变少了,我怎么不再那么容易快乐了。”有人不禁感叹还真是这样。
    • 础儿
    • 摘要: 叹词又叫感叹词,是一种特殊的虚词,表示感叹或者呼唤、应答的声音,常见的有“啊、嗯、哎、哎哟、喂”等。叹词不跟别的词发生组合关系,总是单独用在句子的前面或者当中。有时单独一个叹词就可以成为一个句子,有时叹词还可以借用做句子的一个成分,相当于动词或形容词,如“突然,他‘哎呀’了一声”。不过这种情况很少,可算是叹词的一种活用。
    • 孔敏静
    • 摘要: "好A一NP"构式是省略、倒装和感叹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它承继于古代感叹句"好A+Det+NP".研究目的 在于探寻"好A一NP"是如何从古代感叹句承继而来的,其结构又是如何生成的.在主谓倒装、语义自足原则和概念整合等理论基础上,"好A一NP"的演变过程首先是"一NP"成为一个定指整体,其次是感叹引起"好A"前移,再次,概念整合成具有新创意义的"好A一NP".
    • 王莹莹
    • 摘要: "如此"的程度副词用法源于指示代词的语法化,当指代义消失时,发展为程度副词,其演变路径为:跨层结构"如此0">动宾短语"如此1">指示代词"如此2">程度副词"如此3"."如此3"萌芽于先秦,发展于唐宋,成熟于明清.在副词化的过程中,"如此"在语义上经历了指代义弱化、感叹义强化的功能扩展,在功能上逐渐由客观指代发展至感叹程度.通过对"如此"语义演变的考察,发现汉语中存在"指代>感叹情态"的语义演变序列,指代范畴和感叹情态范畴存在语义衍生规律,这种演变还具有跨语言的共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