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文期刊>动物学报(英文版) >福建海坛海峡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次级生产力
【24h】

福建海坛海峡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次级生产力

机译:福建海坛海峡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次级生产力

获取原文
获取原文并翻译 | 示例
       

摘要

为了解海坛海峡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现状,我们于2005年10月、2006年4月在位于台湾海峡北端的海坛海峡设置6条断面,依据<海洋监测规范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GB17378.7-1998),进行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采样.共采获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228种,其中多毛类77种、软体动物75种、甲壳动物52种、棘皮动物7种、鱼类5种、其它类群动物12种.年平均生物量(湿重)为12.14 g/m2,年平均密度为571.5 ind./m2 .在数量组成中,软体动物占优势(314.2 ind./m2, 5.38 g/m2),其次是多毛类(20 4.7 ind./m2, 3.35 g/m2).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3.419, 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3.271, Pielou均匀度指数0.780, 群落特征表明海坛海峡潮间带生态环境属正常状况.年平均去灰干重2.19 g(AFDW)/m2,依据Brey(1990)的公式计算,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3.72 g(AFDW)/ (m2·a),年平均P/B值为1.74 a-1,表明海坛海峡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中,个体小、生命周期短、繁殖力高、栖息密度大的种类对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的贡献较大[动物学报 54(3):428-435,2008].
机译:为了解海坛海峡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现状,我们于2005年10月、2006年4月在位于台湾海峡北端的海坛海峡设置6条断面,依据<海洋监测规范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GB17378.7-1998),进行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采样.共采获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228种,其中多毛类77种、软体动物75种、甲壳动物52种、棘皮动物7种、鱼类5种、其它类群动物12种.年平均生物量(湿重)为12.14 g/m2,年平均密度为571.5 ind./m2 .在数量组成中,软体动物占优势(314.2 ind./m2, 5.38 g/m2),其次是多毛类(20 4.7 ind./m2, 3.35 g/m2).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3.419, 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3.271, Pielou均匀度指数0.780, 群落特征表明海坛海峡潮间带生态环境属正常状况.年平均去灰干重2.19 g(AFDW)/m2,依据Brey(1990)的公式计算,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3.72 g(AFDW)/ (m2·a),年平均P/B值为1.74 a-1,表明海坛海峡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中,个体小、生命周期短、繁殖力高、栖息密度大的种类对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的贡献较大[动物学报 54(3):428-435,2008].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外文文献
  • 中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