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创作与评论》 >“在场者”与“后来者”的对话--重读《创业史》与《生死疲劳》中的农业合作化书写

“在场者”与“后来者”的对话--重读《创业史》与《生死疲劳》中的农业合作化书写

         

摘要

“想象中国的方法”是王德威先生的提法,但是对于当代作家来说,要讲述中国的故事,仅仅有叙事层面的“想象”是不够的。对于历史的理解以及对于现实的考察,都是用文学表现中国所不必可少的储备,对于表现宏阔历史篇幅的长篇小说尤其如此。如何表达中国这一现代民族国家不断更新的经验,与此同时公正地处理历史,不仅仅关乎作家个人的眼光与能力,同时也意味着一个民族自我认识和自我表述的智慧与自觉。近年来文坛涌现了不少反思共和国历史的长篇小说,大多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持讽刺、否定的姿态,渐渐形成一种常规性的意识形态,很难说没有概念化和新的固化之嫌。这与1980年代以来“告别革命”的主流思潮有关,在当代文学的谱系里,建构起与认同革命、热情歌颂社会主义的十七年文学截然不同的叙述范式,莫言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和柳青的《创业史》正是分别处于两个文学阵营之中的作品,农村题材是他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著录项

  • 来源
    《创作与评论》 |2015年第18期|46-53|共8页
  • 作者

    刘欣玥;

  •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