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当代经济研究 >'列宁晚年之问'的发端、实质与中国实践

'列宁晚年之问'的发端、实质与中国实践

     

摘要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能否跨越资本主义阶段直接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政治经济学的热点议题."列宁晚年之问"作为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的俄国化成果,阐明了生产关系调整的相对自主性,论述了政治力量的经济作用,为后发国家走向富强提供了超出主流经济学的政策空间."列宁晚年之问"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它的思想发端是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内涵实质是提出了制度变迁的第二条道路.中国共产党领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提高研判实际情况和驾驭资本原则两大能力,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两方面的积极性,进一步回答了"如何为生产关系调整确立相对固定的标准"和"如何在资本主义仍占主导地位的世界中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两大问题,从而继承和超越了"第二条道路".面对新发展阶段的新一轮改革,"列宁晚年之问"的理论价值应当得到进一步重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