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综合临床》 >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23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23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摘要

目的了解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集的脑梗死患者12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血清IL-17及IL-23检查。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是否检出斑块,分为颈动脉硬化组(86例)与非颈动脉硬化组(39例)。颈动脉硬化的患者按其斑块性质进行分组,可分为软斑块组(35例)、硬斑块组(21例)、混合性斑块组(30例);颈动脉硬化脑梗死患者的斑块采用半定量法,按严重程度分组,分为I级(29例)、Ⅱ级(43例)、Ⅲ级(14例)。结果颈动脉硬化组与非颈动脉硬化组IL-17和IL-2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L-17:(31.42±8.73)μg/L与(22.81±6.52)μg/L,t=5.15,P<0.01;IL-23:(21.79±9.34)μg/L与(14.33±6.21)μg/L,t=4.99,P<0.01]。软斑块、硬斑块、混合性斑块组IL-17和IL-2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0.181、3.835,P均<0.05),且软斑块组和混合性斑块组患者血清IL-17表达高于硬斑块组(P=0.001;P=0.007),软斑块组患者血清IL-23表达高于混合性斑块组和硬斑块组(P=0.017;P=0.045)。按斑块严重程度所分Ⅰ、Ⅱ、Ⅲ级组IL-17和IL-2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1.046、3.739,P均<0.05),且Ⅱ、Ⅲ级与Ⅰ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并存在相关性(r=0.892,P=0.000;r=0.420,P=0.041)。结论 IL-17和IL-23参与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早期发现并干预对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