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重庆医学》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凝血、抗凝及纤溶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凝血、抗凝及纤溶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研究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凝血、抗凝及纤溶状态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正常人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检测PT、APTT、Fib、TT、FVII以反映凝血系统状态;检测AT-III以反映抗凝系统状态;检测PLG、D-Dimer以反映纤溶系统状态.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凝血系统中的PT、APTT、TT明显高于对照组,而Fib、FVII明显低于对照组;抗凝系统中的AT-III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纤溶系统中的PLG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D-Dime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抗凝活性下降,存在着纤溶;各指标可用于评价肝脏损伤,判断预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