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完全与不完全川崎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完全与不完全川崎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完全川崎病(CKD)与不完全川崎病(IKD)的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宝鸡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68例川崎病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川崎病类型将患儿分为CKD组40例和IKD组28例,两组均采用1g/kg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其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比例]、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 CKD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IKD组(χ2=4.128,P<0.05),CKD组退热时间、颈淋巴结消散时间、黏膜充血时间、手足肿胀时间均短于IKD组(t值分别为4.876、3.965、3.870、4.715,P<0.05);两组治疗后Treg、Th17细胞比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17.674、16.915、26.149、24.613,P<0.05),且CKD组Treg、Th17细胞比例治疗前后差值均大于IKD组(t值分别为3.674、2.655,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6.127、16.526、20.106、7.769、22.951、28.146,P<0.05),且CKD组血清TNF-α、IL-6、CRP水平治疗前后差值均大于IKD组(t值分别为3.050、2.292、2.131,P<0.05);治疗期间,CKD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低于IKD组(χ2=4.128,P<0.05).结论 1 g/kg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CKD的效果相对IKD较好,对于IKD患者可考虑增大丙种球蛋白用药剂量和延长治疗时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