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野生动物学报》 >发酵床微生物群落构成及其对圈养绿狒狒的影响

发酵床微生物群落构成及其对圈养绿狒狒的影响

         

摘要

为了改善冬季灵长类的福利,我们以绿狒狒为例,在上海动物园制做了发酵床来替代传统的硬质地面。2月中旬至3月下旬,监测了发酵床、笼舍和外部游客通道等处的环境温度变化、动物对发酵床的利用以及发酵床表层、25 cm、50 cm、75 cm深处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评估发酵床对绿狒狒的影响。结果显示,发酵床经历一个生温发酵期后,逐渐进入稳定期,内部温度稳定在28℃—30℃之间。绿狒狒改变以往挤在取暖设备附近的行为,大部分时间都在发酵床上活动,翻动发酵床,寻找并采食里面滋生的各种甲虫和蠕虫。从发酵床上共检测到41个门的细菌。表层的细菌群落结构最为复杂,OTU数量、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都高于其他3个深度。在绿狒狒挖掘最大深度范围内,共检测到13个属的有益菌,总相对丰度为42.26%;潜在致病菌有4个属,总相对丰度为11.08%。试验期间,绿狒狒从行为、消化机能(基于粪便的判断)、精神状态等方面未见异常。上述研究结果说明,发酵床作为笼舍的地面对绿狒狒是安全的,并在冬季带来更好的福利。

著录项

  • 来源
    《野生动物学报》 |2019年第3期|P.571-579|共9页
  • 作者单位

    [1]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

    哈尔滨150040;

    [2]上海动物园;

    上海200335;

    [2]上海动物园;

    上海200335;

    [1]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

    哈尔滨150040;

    [3]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哈尔滨150040;

    [4]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检测中心;

    哈尔滨150040;

    [2]上海动物园;

    上海200335;

    [2]上海动物园;

    上海200335;

    [1]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

    哈尔滨15004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微生物学;
  • 关键词

    发酵床; 绿狒狒; 细菌群落; 安全;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