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膀胱黏膜相关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

膀胱黏膜相关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和继发性膀胱黏膜相关淋巴瘤(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6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8例膀胱淋巴瘤患者的资料,5例为原发性膀胱淋巴瘤,男2例,女3例,年龄57~78岁,平均68岁;3例为继发性膀胱淋巴瘤,男1例,女2例,年龄41~81岁,平均61岁。泌尿系CT检查示膀胱壁有圆形或椭圆形、不规则占位,突向膀胱腔内,直径1~4 cm,边缘较光滑,密度均匀,相应膀胱壁外缘较毛糙,增强后病灶强化较明显、均匀。膀胱镜检查:7例为菜花状肿瘤、中央为坏死钙化区域;1例为多发型,1个较大的肿瘤直径3.5 cm,伴3个小的卫星病灶。7例采用TURBt加CHOP方案化疗、放疗,1例放弃手术治疗。术后2周开始CHOP方案化疗:环磷酰胺750 mg/m~2,第1天;表柔比星90 mg/m~2、长春新碱1.4 mg/m~2,第1~5天;口服泼尼松100 mg或甲泼尼龙80 mg,1次/d。每4周1个疗程,共3个疗程。3例继发性膀胱淋巴瘤患者辅以三维适型放疗:400 cGy/次,连续3次,休息2 d,共6000 cGy。结果病理诊断5例为原发性膀胱MALT,其中3例为外周带区域膀胱MALT,2例为弥散大B细胞淋巴瘤;3例为继发性膀胱MALT,其中2例为弥散大B细胞淋巴瘤,1例为全身滤泡囊中央淋巴瘤,属于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免疫组化染色检查:3例低级别MALT CD20、CD21、CD43(+),5例高级别MALT CD3、CD20、CD31(+)。本组随访3~44个月,3例继发淋巴瘤患者于确诊3~13个月死亡;5例原发性MALT患者均生存,其中1例术后14个月复发,膀胱镜检查见原位菜花状新生物,再次行TURBt及CHOP方案化疗,病理检查示肿瘤由外周带区域MALT转化为弥散大B细胞淋巴瘤,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弥散大B细胞淋巴瘤是MALT最常见的类型;原发和继发性弥散大B细胞淋巴瘤在组织学上存在相似性,但前者预后好于后者,TURBt配合放化疗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