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 >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无氧阈和高强度肺康复运动方案的比较

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无氧阈和高强度肺康复运动方案的比较

         

摘要

目的比较无氧阈和高强度肺康复运动方案在中重度 COPD 患者中的效果。方法2006年3月至12月在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门诊就诊的中重度 COPD 患者54例入组,13例脱落。随机分为无氧阈组(15例)、高强度组(17例),另设对照组(9例)。无氧阈组以无氧阙为运动强度,高强度组以最大可耐受的运动强度,进行12周(每周2次)的康复计划。康复前后分别测静态肺功能、心肺运动试验,记录心肺运动试验中每分钟呼吸困难(Borg)指数。采用 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受试者一般情况以(?)±s表示,均数两两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试验前后总体均数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两组以上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 Fisher 精确概率法,非参数指标(如 Borg 指数)采用非参数 Wilcoxon 或 Mann-Whitney u 检验。结果无氧阈组和高强度组康复后的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分别为(69±14)%和(79±13)%,明显高于康复前的(61±11)%和(72±12)%;康复后无氧阈组的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提高(14±17)%,高强度组提高(12±13)%,两组的改善程度无明显差别。高强度组康复后的无氧阈占预计值%为(42±9)%,明显高于康复前的(38±8)%。在56 W 运动强度时,高强度组康复后的分钟通气量为(33±5)L/min,比康复前的(36±4)L/min 明显下降(t=6.167,P<0.01);康复后的呼吸频率为(31±3)次/min,比康复前的(32±1)次/min 明显下降(t=2.876,P<0.05);康复后的潮气量为(1.3±0.3)L,比康复前的(1.2±0.3)L明显升高(t=2.587,P<0.05)。无氧阈组和高强度组康复后的心率分别为(109±39)次/min 和(110±25)次/min,比康复前的(116±39)次/min 和(114±42)次/min 明显下降;康复后的氧脉分别为(10.4±4.0)ml/次和(9.0±3.2)ml/次,比康复前的(9.6±3.7)ml/次和(8.5±4.3)ml/次明显升高。无氧阈组和高强度组康复后的单位摄氧量下 Borg 指数分别由8.6±3.2和6.5±2.6下降到7.4±2.5和5.6±2.4,均得到明显改善,但改善程度无明显差别。结论无氧阈和高强度的肺康复方案均可改善运动能力和呼吸困难症状,且改善程度相似,但高强度方案可额外改善无氧阈和通气形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