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抑郁性失眠与心理生理性失眠多导睡眠图特征比较

抑郁性失眠与心理生理性失眠多导睡眠图特征比较

         

摘要

目的:探讨抑郁性失眠与心理生理性失眠多导睡眠图参数变化特征。 方法:对27例快动眼潜伏期明确缩短的抑郁性失眠(depression or dysthymia insomnia,DDI)和39例心理生理性失眠(psychophysiologic insomnia,PPI)患者的多导睡眠图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并进行两组间睡眠多导图各参数的比较。 结果:①快动跟测量值:快动眼潜伏期(min):DDI组(65.6±11.9)较PPI组(156.7±67.0)明显缩短(t=8.295,P=0.000);快动眼周期数(次):DDI组(4.2±1.1)较PPI组(3.3±1.0)明显增多(f=3.110.P=0.003)。但快动眼时间(min)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862.JD=0.067)。②睡眠结构:非快动眼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数(%)DDI组较PPI明显减少(t=3.145,P=0.003);但其组分S_1%,S_2%,S_(3-4)%两组分别比较却无明显差别。快动眼时间占TST百分数(快动眼%)DDI组较PPI组明显增多(t=3.164,P=0.002)。但在所有66例失眠患者中S_1%:男21.6±0.09,女15.7±0.08,有显著差异(t=3.145.P=0.006)。③睡眠进程及连续性:在睡眠潜伏期,醒起时间,觉醒时间,醒觉次数,总睡眠时间,觉睡比,睡眠效率,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抑郁性失眠的快动眼测量值及睡眠结构较心理生理性失眠患者具有特征性的变化,非快动眼减少而快动眼增加;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