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效果评估:同期对照比较(英文)

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效果评估:同期对照比较(英文)

             

摘要

背景:国肝移植术后早期开始肠内营养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和保护肠道功能,保证正常的胃肠道功能对术后的免疫抑制治疗有极其重要意义。目的:对肝移植患者术后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情况。设计:病例分析。单位:解放军八一医院。对象:选择2003-04/2006-06解放军八一医院肝移植中心进行肝脏移植患者86例,男57例,女29例,年龄21~68岁,平均48岁。其中原发性肝癌37例,肝炎后肝硬化49例;Child A级8例(均为肝癌患者),Child B级34例,Child C级44例。其中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伴肝昏迷5例。所有患者家属均对治疗知情同意,移植手术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许可。方法:患者手术方式主要采取腔静脉成形的原位肝移植术80例,4例行非转流原位经典手术;2例行背驮式。供肝热缺血时间平均(4.8±2.4)min,冷缺血时间平均(8.6±3.2)h。无肝期(84±28)min。术后常规三联免疫抗排斥治疗:他克莫司(Fujisawa产品)+吗替麦考酚酸酯(美国罗氏产品)+强的松(Pred)。根据术中有无放置鼻饲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9)及早期肠内营养组(n=37),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早期以肠外营养为主,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术中置入鼻肠营养管建立肠道喂养的通道,术后24h开始使用短肽肠内营养制剂,如百普素。用量从63~126g/d开始,逐渐增加至372g/d。两组患者根据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3~5d可酌进流质饮食。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恢复及并发症情况。②术后1,3,5d检测包括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等肝功能恢复指标及C反应蛋白水平。③术后7d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纳入患者8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临床症状恢复及并发症情况:早期肠内营养组10例患者术后并发腹胀,5例患者表现为腹泻,3例患者喂养导管堵塞或滑脱,未见呕吐、返流及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对照组胆漏2例,早期肠内营养组无胆漏发生。②肝功能恢复指标检测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术后3,5d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早期肠内营养组术后7d血IgA,IgM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降低机体应激反应,加快分解代谢向合成代谢的转变,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减少感染的机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