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裸鼠肢体缺血后炎性细胞浸润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动态变化

裸鼠肢体缺血后炎性细胞浸润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动态变化

         

摘要

背景:有研究表明组织缺血后可发生代偿性血管新生,但缺血后局部炎症反应的变化规律及与血管新生的关系至今尚不明确。目的:观察裸鼠肢体缺血后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用股动脉结扎法建立裸鼠肢体缺血模型,于缺血后3d,1,2,3,4周观察裸鼠肢体缺血状态的改变,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观察缺血组织一般形态学、微血管数量和巨噬细胞浸润的变化,应用Westernblot和RT-PCR检测核因子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与结论:裸鼠肢体缺血程度于造模后一两周最为严重,缺血后的肌肉纤维萎缩、变形,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最高(P<0.01)。微血管数量于缺血后2周时最多(P<0.01)。造模后3d~2周,缺血组织中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部分裸鼠的肢体出现缺血性坏疽,尤以缺血2周时最严重,核因子κB表达增强(P<0.01)。结果提示,核因子κB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基因介导的炎症反应是肢体缺血发生后的代偿性变化,刺激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基因表达和短暂的血管新生过程,但由于微血管的生成数量有限,尚不足以代偿肢体缺血坏疽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