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基于影像学技术股骨头坏死病灶范围、血液供应与病理变化关系:诊断性动物实验方案

基于影像学技术股骨头坏死病灶范围、血液供应与病理变化关系:诊断性动物实验方案

         

摘要

背景:目前评价股骨头坏死病灶体积大小的影像学方法有基于X射线的Kerboul角、坏死指数,基于CT、MRI图像三维重建计算股骨头坏死体积等,但各方法的准确度报道不一,尚无一种被广泛接受;同时,并没有研究明确揭示骨坏死病变范围、程度与股骨头血供损害的直接联系。目的:评估各种常用影像技术在不同时期骨坏死病灶评价中的准确性,尝试确立一种更加简便易用的骨坏死病灶临床计算方法。方法:实验为诊断性动物体内实验,在中国大连,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完成。制备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犬模型,通过MRI、CT检查,结合Micro-CT离体标本检测对坏死股骨头病变进行精确评估,结合血管灌注造影及病理检测评价骨坏死发生范围、骨破坏程度与血供变化的关联;同时将结果与临床常用仅基于影像学的骨坏死分期分级标准相比较,以期验证此精确测量方法与传统方法的一致性。实验过程遵循了国际兽医学编辑协会《关于动物伦理与福利的作者指南共识》和本地及国家法规,并遵守《动物实验体内实验研究报告规范指南》(ARRIVE指南)。结果与结论:课题拟建立针对骨坏死不同分期采用不同影像学技术测定以获得准确结果的新理念,将使不同技术能力的医疗机构能够应用获得的影像资料给出相对更准确的骨坏死评估结果,使骨坏死病变分期评价更准确,进而患者有望得到针对评估结果的标准化治疗方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