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水稻科学》 >栽培稻与药用野生稻杂种后代的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研究

栽培稻与药用野生稻杂种后代的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研究

             

摘要

cqvip:选用两个抗褐飞虱的药用野生稻编号材料与两个感虫栽培品种杂交,通过胚培养获得了F1、BC1F1和F2植株。F1杂种表现出野生亲本紫色柱头、长芒及抗褐飞虱等特性,其花粉母细胞中期Ⅰ染色体多为单价体(仅0.77个二价体),甚至不能形成花药,因而表现雄性不育,仅获得一株F2,染色体数目为2n=46。用栽培稻回交获得BC1F1植株为异源三倍体,中期Ⅰ染色体构型为12.25Ⅰ+11.85Ⅱ+0.01Ⅲ。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