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 >子痫前期双胎孕妇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的临床分析

子痫前期双胎孕妇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的临床分析

             

摘要

cqvip:目的通过比较子痫前期(PE)和正常双胎孕妇在妊娠不同时期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探讨上述指标在双胎妊娠不同时期的变化特点及在PE病情评估和发病预测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370例双胎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轻度子痫前期55例,重度子痫前期75例,正常双胎孕妇240例,回顾性分析三组孕妇在妊娠不同时期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D-二聚体(D-D)]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结果①凝血功能各指标中,从孕早期到孕中晚期,PT逐渐缩短,DD逐渐升高,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组间比较,重度PE组的FIB比其他两组均降低,重度PE组的TT比其他两组均升高,轻度PE组和重度PE组的DD及APTT均比正常组升高(P<0.05)。②血小板参数中,从孕早期到孕中晚期,PLT和PCT逐渐下降,MPV、PDW逐渐升高(P<0.05)。组间比较,孕晚期,PDW、MPV在轻度PE组和重度PE组均比正常组升高,PLT、PCT在重度PE组均比正常组下降(P<0.05)。③妊娠晚期做ROC曲线预测子痫前期,TT的AUC=67.5%,截断值=13.5s,OR=2.1,P<0.01;PDW的AUC=70.7%,截断值=13.5fL,OR=1.7,P<0.01。结论①子痫前期可能引发内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异常,血液异常高凝,动态监测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变化有助于了解病情发展,指导临床工作。②TT和PDW可能是早期预测双胎子痫前期发生的有效指标,若妊娠中晚期超过截断值,可起警示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