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基层医药》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MIST)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胎龄32~36周、诊断为RDS需使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的早产儿93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IST治疗组(n=48)和经气管插管给入肺表面活性物质(INSURE)治疗组(n=45), 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基础上分别使用细导管和气管插管给入PS, 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患儿均成功给药, 两组给药后心率、呼吸、吸入氧浓度(FiO2)均明显低于给药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739、6.497、7.450, 3.992、3.787、4.343, 均P&0.05);但两组患儿给药前后心率、呼吸、Fi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72 h内机械通气使用率、机械通气时间、NCPAP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及气胸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IST治疗组给药过程中药物反流发生率为20.8%(10/48), 明显高于INSURE治疗组的8.3%(4/45)(χ2=3.876, P&0.05);两组心动过缓及经皮血氧饱和度下降发生率、二次给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IST治疗新生儿RDS有效, 但未能提高治疗效果, 并有药物反流的不利因素, 是否最佳选择需进一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