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儿童原发性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症62例临床治疗及预后分析

儿童原发性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症62例临床治疗及预后分析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儿童原发性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症(FSGS)临床资料,进一步分析原发性FSGS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确诊的62例原发性FSGS患儿临床特点、病理类型、治疗方案与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首发症状以浮肿伴蛋白尿多见,达49例(79.0%).合并疾病中,上呼吸道感染35例(56.5%).肾活检病理结果示非特殊型45例(72.6%),治疗后完全缓解13例(28.9%)、部分缓解15例(33.3%)、无效17例(37.8%);顶端型9例(14.5%),治疗后完全缓解5例(55.6%)、部分缓解3例(33.3%)、无效1例(11.1%);细胞型8例(12.9%),治疗后部分缓解2例(25.0%),无效6例(75%).顶端型较非特殊型缓解率高(P<0.05);非特殊型缓解率较细胞型高(P<0.05).治疗:泼尼松+环孢素组(P+ CsA组)完全缓解率36.0%(9/25),有效率76.0% (19/25);泼尼松+他克莫司组(P+TAC组)完全缓解率50.0%(6/12),有效率83.3%(10/12);泼尼松+环磷酰胺组(P+ CTX组)完全缓解率12.0%(3/25),有效率36.0% (9/25).P+CsA组、P+ TAC组缓解率明显好于P+CTX组(P<0.05);而P+CsA组及P+TAC组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案选择与缓解率相关(r=0.142、0.327,P<0.05).经Logistic回归发现血压升高与持续大量蛋白尿为疾病预后不良危险因素(P<0.05).结论 FSGS缓解率与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案有关.积极应用多种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对缓解具有一定作用,其中联合TAC或CsA缓解效果好.持续大量蛋白尿及血压升高为预后不良两个危险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